荒腔走板
第20周,记录,分享。
腔板
这周主打荣誉文凭的事情,才发现最初的腔板已经荒走到不知道哪里。
初心要做培养目标的认定,龙种下去,收获的是北京市毕业证即北大附中普通文凭。
无可奈何,且改荣誉回来。
于是再次慨叹,一版一版变更,没有平台记录,烟云过眼还是小事,荒腔走板才是问题。
于是慨叹之后,彻底迁移文凭项目的讨论到github,从此刻起,滴水不漏,记录沉积,无论后人后事是谁何为,一切,都在这里。
未生先死的一个词
准备梳理项目学习在国内的整体情况,已开头,扑面而来的感受是: 项目,一个未生之词,却已成枯骨。
翻译成人话:这个词,这么快,就被彻底用烂了;至少在号称学术的CNKI圈内如此。若干所谓学科项目的论述,无数浮皮潦草的转发;名利收走,项目学习的阐释力则被耗尽。
当其无所不是的一刻,也就无所是了。
无可奈何,且回归原始,下周,找项目产生的初心论述去。
通了就知吗?
和一位老师聊通知的效度,一直未及回复,于此作答。
问题缘起:邮件通知了重要事务,学生没看,然后诬陷说学校没发,如何破解?技术上解决方案已经单发一文《说没收到邮件,应该是在说谎》,但这件事,显然不是纯技术问题。
1、核心疑问:学校(或者说教务)究竟需要不需要进行这个报名中期的提醒,这跟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否一致?
2、核心疑问2:目前教务或者说学校各部门,对全体学生进行通知事项,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邮件,包括yammer,或者sharepoint新闻。但是所有这些举动都是单向的,通知的有效性无法控制;
3、承接上一点,当我们找到了没有阅读邮件或者没有阅读消息或者没有报名的人,接下来怎么办呢?还是绕回来,想办法要通知他,怎么通知呢?这真是让人伤脑筋
4、关于通知,最有效的方式是点对点。所以,在有班主任的环境下,这不存在问题。我们这个模式下,如有导师,看起来可以很好的进行人盯人的打补丁,但套上了保护绳就会削弱学生自主的意愿。在没有班主任和导师制的情况下,再要进行人对人的通知,这个工作就非常可怕了。更可怕的是,一旦出现了一次,势必之后次次如此,而且很可能需要通知的人数会越来越多(因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,如果自己不做,还是会有最后的提醒督促的)
5、在现有学校体系设计的模式下,在与让学生自主选择,承担后果的思想一致的前提下,学校还应该做什么,还可以做什么?
答案其实本问题内。通知,顾名思义,通告使知晓。如这位老师所说,无论yammer无论sharepoint,都只做到了前一半,单向通告。
靠上人能解决这个问题吗?能,但显然得不偿失;所以,还应该做什么的问题,需要新的答案。
答案,其实也很简单。
所有通知,全部双向。
唯有如此,才能回归本意:通告,并确认其知晓。
所以下一个问题是,如何实现双向?
两个层次的实现方式:
仅需确认已知的实现方式:
- 邮件中使用forms,通知内容放sharepoint,表单描述给通知全文和sharepoint链接,设置实名打开,题目仅设一道选择,是否已读。
- 使用outlook群组的日历活动,一旦发布,会自动邮件给相关人员,系统会要求其确认是否参与。
确认已知并需回复简单内容的实现方式:
- 邮件中使用forms,通知内容放sharepoint,表单描述给通知全文和sharepoint链接,设置实名打开,题目设置文本填空。
forms结果是excel,简单vlookup即可筛出未确认人员;outlook群组活动,会自动分类参与和不参与人员。熟悉的成本都较低。
前段时间推部门使用sharepoint,也是要解决谁点击过网页,我们就视为已读,但SP更新一直没到位,统计太麻烦所以暂不推荐。但通知内容从sharepoint内发布,一则版本更迭可以累积可见,一则部门工作可以明了清晰。当然,还有一个现时考虑是,一旦通知内容有更改,源头是sharepoint,则可以更改,直接邮件发的内容,不可更改。
下一步,直接电话未确认同学。
一是确认其本次参与,更重要的是明确告知其要设置outlook推送,每天查阅邮件通知;如需技术支持,直接在yammer找subit求助。
明确本次电话录音存档,之后绝无二次。
这个工作,无论如何,都是初始成本必须付出的。
对于教务部门,上述是落实到位的课程设计。当然,对很多学科课程,上述的效度是一致的。
核心其实只有一个:说/讲不是目的,看/学也不是,确认其看懂/学到才是。
说到底,人心易有边界,技术易破边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