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周,记录,分享。

腔板

这周主打荣誉文凭的事情,才发现最初的腔板已经荒走到不知道哪里。
初心要做培养目标的认定,龙种下去,收获的是北京市毕业证即北大附中普通文凭。
无可奈何,且改荣誉回来。
于是再次慨叹,一版一版变更,没有平台记录,烟云过眼还是小事,荒腔走板才是问题。
于是慨叹之后,彻底迁移文凭项目的讨论到github,从此刻起,滴水不漏,记录沉积,无论后人后事是谁何为,一切,都在这里。

未生先死的一个词

准备梳理项目学习在国内的整体情况,已开头,扑面而来的感受是: 项目,一个未生之词,却已成枯骨。

Read more »

推github

继续在各个场景下,力推github到全校。回想当初开推365,颇为类似了。
推法列举:

  • 前两周已经开始将荣誉文凭的事情全线迁移到github,运转效果还不错。
  • 讨论书院是否要必须选,其实只是找一个相对敏感的话题看能拉多少人进场,更重要的是,测试github的issue能否在9月作为公共说理的对外平台。
  • SUBIT将家长会的通知平台放在github,效果极佳。社团官网也逐步成形。
Read more »

教育点

偶尔听到初中部眼保健操的音乐,翻检看到2012年眼保健操利弊的讨论,比较明确的结论是,60年前推行时,并无科学依据,反倒类似聊胜于无所以推行,之后形成惯例,漫说动不得,能追问这玩意有没有用的已然是少数。以举国如此的效果,以医学这种显然需要实证的学科,决策的过程,无疑早已寻不到,这背后,无非不扎实不认真,教育部是团队还是团伙呢?
高考还有几天,自恢复以来,命题流程官方解析几乎无一可查;对比台湾指考每年公开出的命题相关会议纪要详细解析等,大陆命题组只怕连团伙都还不是。
把更多应该被记忆的事情公示出来,是非对错公私利弊,一时即便不清,至少,也给之后一个起点。
翻看手机中若干退过多轮的学校事务微信群,就可以知道,即便北大附中,这个记录与公示的路,也还太长。
技术问题吗?显然不是。

Read more »

在这个北大附中,更新是一种力量,每年45678月的结构化更新,更是。
在很多学校10年都不一定能变的事情,在这里,1年可能都算长时间了。
改与不改,都是利弊相生;
所以,无非选择。

不是每个人都适应,但结构化这个词就意味着,当你有你的计划,这个世界另有计划时,要么,你改变世界,要么,你改变你的计划。
一直有人没看懂,也一直有人装没看懂。

博雅之内,从课程到项目,不止看懂,并要不断从0到1。
博雅之外,有些人真不懂,那就按学院要求做就是了。说到底,有些事情,对有些人,解释成本过高。

时间
8:00-9:00 1 5 4 6 3
9:10-10:10 2 6 3 5 4
10:20-11:20/50
13:30-14:30 3 2 1 5
14:40-15:40 4 1 2 6
15:50-16:50/17:20

荣誉文凭启动评选,因链接权限,有看到精致利己的辩护,也有看到点透之后的释然,依旧是每个人的选择;
但不是每个选择,都值得欣赏。

明天毕业典礼,将要离开的人,有多少,真正来过?

昔日

上一次围观心智,都应该至少2年前了。
最早参加心智,是2010年5月,校外一个宾馆,北大附中教师团队。
总计参加心智应该有5-6次,从成员到观察员,从无知到协助设计方案,程度不一。

2010年学校变革初期,个性化与制度化共舞,学长团的打造几乎与之是绑定的;学长团之外,心智也成为一个出口。
初期的体验有公民教育成分,集中在领袖风采的压轴,之后转型,更多温情团建。

Read more »

教育点

《Project-based learning is a new rage in education. Never mind that it’s a century old》

2018年邮报的这篇文章,可以用三句话概括:

  • 从100年前的“The Project Method”到现在开始流行的PBL,初心都是认为现行教学方式培养不出这个世界需要的人才。
  • 现行教学方式的核心特征,百年前和此刻,都是emphasizing breadth and recall;很多必修,强调在考试时能复现所学。
  • TPM和PBL的核心特征都在focusing instead on depth and engagement。

太阳底下传说是没有新鲜事的,理论翻来,理论翻去,唱罢登场,说是循环进步,但仅在教育范畴内观照,理论迁延也或者如诗词曲,各成高峰而已。

变的从来是时代,教育不得不跟进而已。

也因此,芬兰的Phenomenon-based learning更可贵些,对芬兰或者已经是不得不;但对整个世界而言,这个概念还是引领:

Read more »

本网站隶属个人,一切内容仅为个人视角个人观点

从开放日说起

个人印象中,北大附中的开放日至少举办过三年以上。目的无疑是为了生源。但好生源,在北大附中的语境中,意味着什么?值得聊下。
或者说,很多家长问的,我们家孩子是否适合来北大附中,很值得写下。
现有录取机制决定了学校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招生权,中考分数够,被录取就是必然;分数不够,也就不存在选择的问题。
所以,所谓选择,也是在分数够的前提下。

极端一点说,北京有两种中学,一种是北大附中,一种是其他高中。

Read more »

学院网页、荣誉文凭、人文项目、公民教育网页基本完工,告一段落。
大概两天,不算有坑,稍作记录。

一种字体

Google Fonts 的思源宋体,从https://fonts.loli.net 曲线使用。
学术技术,一念至,即可为天下公器,感谢开源!
确实利益相关,闭源无可厚非,但开源的世界,进化才有更多可能。所以,无论国家之界、网络之墙,数据库之殇,一点一滴,使趋乌有,才是乐事!

Read more »

2015年至今,一直在北大附中校内推365;从部署,到一个人使用,到老博雅三五人一起用,到2017年高中部一起用,到2018年推行政后勤全校一起用。至此时,每日的活跃用户已趋稳定。

作为校内日常工作平台,365确实不完美,但在google不再的时代,一个大生态平台,也不可或缺。

2019年4月,新学年的校级结构变革开始,学院定位回归初始;也因此,开始重新构想,如何走出仅作为校内师生内部使用的365,准确说,如何从校内走出来。

Read more »
0%